鸟类通讯的研究

鸟类一直吸引着语言通讯学者们的主要注意力。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数量上至少等于十年前研究报告的全部总和。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声音通讯问题。除了研究的动物种类极为广泛以外,对某些种类动物的研究也更深入

鸟类一直吸引着语言学者们的主要注意力。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数量上至少等于十年前研究报告的全部总和。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声音问题。除了研究的动物种类极为广泛以外,对某些种类动物的研究也更深入了,某些特别地区的鸟类受到了特别的注意。

鸟类通讯的研究

鸟类学者与比较心理学者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争论,与此争论相平行的是对于鸟类的鸣叫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于遗传,多大程度上决定于后天学习的问题上曾产生过很大兴趣。一般说来鸟类学者倾向于相信鸟的鸣叫主要是先天的。而比较心理学家则强调了学习的一面,看来答案似乎不是简单的。北美洲有一种鸣叫麻雀,在隔离状态下饲养,使它从未听到过另外一只同类麻雀的鸣叫声,只让它听金丝雀的呜叫,当它们成熟后,仍能发出完整的麻雀鸣叫声。另一方面幼小的雄性红腹灰雀,只让它听到金丝雀鸣叫时,它就采用金丝雀的叫声做为它自己的鸣叫声。但当欧洲苍头燕雀在隔离状态下进行饲育,成熟后,则能唱出它自己种族鸣叫声的轮廓声调,并向其中加入一些从它所听到的其他雀类鸣叫声中摘取的片断。显然,遗传决定了鸣叫声的大体结构,因此也就决定了它鸣叫的种型范围。此外,某些种类的鸟似乎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它的鸣叫声,而另一些种类则不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它的鸣声。

科学家已经报导过许多种鸟类的鸣叫,甚至更简单的信号都有地区性的差异。在某些例子中,这种差异似乎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把某些种类的雄雏带到另外一个远离双亲的地方,它可以采用抚育它的成年鸟的鸣叫声作为自己的鸣叫声,显然这是通过早期生活过程中的听觉学习而得到的。而另外一些种类的雏鸟迁至其他地方并不能改变它的鸣叫声。除了方言之外,对大多数鸟类进行的广泛录音分析表明它们存在着个体鸣叫的差异。每只雄鸟都有它自己的主题声调,它是由种的鸣叫型式加以改变形成的。除非对更多种的鸟类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否则对鸟类鸣叫的所有方面难于进行一般性的概括。

把所有渠道的已经了解的信号加起来,鸟类的信号似乎也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的充分和丰富。例如,人们已经辨认出白羽冠海鸥有28种信号,绿苍鹭有26种,苍头燕雀有25种。这些数字比起各种哺乳动物来还是比较多的,如,罗猴共有37种信号;斑马有23种;白足小鼠有16种。因为哺乳动物利用4种主要的渠道,而鸟类可能只利用三种渠道(到目前为止很难考虑鸟类还有嗅觉信号),这似乎赋予了鸟类十分充分的能力。

作者:周军文章来源:北京科普之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