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鹮快快长大

【作者】岷江冷杉老师【原题】快快长大朱鹮离巢第一天面临最大难题是怎样从地面飞回树上过夜。夜里,地面对朱鹮而言危机四伏,防不胜防,蛇、鼬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第一天从地面飞向树,初学乍练,腿脚、翅膀

【作者】岷江冷杉老师 【原题】快快长大朱鹮离巢第一天面临最大难题是怎样从地面飞回树上过夜。夜里,地面对朱鹮而言危机四伏,防不胜防,蛇、鼬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第一天从地面飞向树,初学乍练,腿脚、翅膀力量不足,又缺乏经验,对小朱鹮的考验是十分严峻的。飞不到预期的高度,或者选择站立的树枝太细,支撑不住它的身体,小朱鹮一次次失败。朱鹮爸爸妈妈在一边紧张的注视着自己的孩子,扇翅,啊啊大叫,是鼓励还是责备?也许两者都有吧!小朱鹮毫不泄气——它也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每一次起飞,小朱鹮都要向相反的方向走上一段距离,象跳远运动员留出一段助跑的距离。朱鹮还不会自己觅食,成鸟带着它到水田或者田野觅食时向它传授觅食的本领。当小朱鹮学的认真,妈妈就会作为奖赏给它喂一次食物。有时侯小朱鹮盼望得到妈妈的奖赏,急急忙忙在水田里东啄一下西啄一下后跑到妈妈跟前讨食。这种投机取巧的小伎俩不会总是奏效,朱鹮妈妈有自己的主意——少给小朱鹮喂食,它才能尽快学会自己觅食。离巢的小朱鹮跟妈妈学习觅食一个多月后,自己获得的食物越来越少.到了7月前后,朱鹮大批向丘陵地区迁移时,小朱鹮完全要靠自己觅食了.有时候他们凑近鸟妈妈求食,鸟妈妈非但不给,反而拍翅膀躲得远远的。不过,鸟妈妈虽然坚决不给小朱鹮喂食,但它始终与小朱鹮一起活动,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每年7月前后,到了朱鹮的繁殖后期,不同巢区的朱鹮带着自己的儿女聚集成大群,向南面海拔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迁移,进入游荡区。这个时候,巢区的水稻已经长高,稻田已经不适于觅食了,朱鹮需要寻找新的觅食地,集群迁移能够提高安全性。再者,集大群活动创造出一个社会环境,便于新出生的朱鹮学习觅食自我保护,寻找配偶。在群聚的过程中不同家庭的未成年的朱鹮交往日益密切,而同巢长大的手足却日渐关系疏远,而双亲也越来越淡漠自己的孩子,常常维护夫妻的两人世界,觅食、夜宿都相形相随,跟孩子的活动倒是很少了。洋县方圆3000公里,对于善于飞翔的朱鹮来讲真是太狭窄了。它们的取食地点广阔,变换不定。但不管在那里儿觅食,它们夜宿地通常是固定不变的,除非是受到惊扰,让它感到安全受到威胁。洋县纸坊乡草坝村是朱鹮最喜欢的夜宿地。村旁一面隆起的土坡,土坡上树木繁茂,遮天蔽日。隆冬时节坡上马尾松、青冈栎依然青翠如洗,郁郁葱葱。与朱鹮一样,夜鹭、白鹭、池鹭也喜欢这片树林,夜晚一群群栖息于此,一群群珠颈斑鸠在山腰孤立生长的椿树上集结夜宿,从不与其他的鸟混群。各种小型鸟类——金翅、大山雀见缝插针也找到自己合适的住所,黄昏前格外的呱噪雀跃。繁殖期以后,朱鹮的羽毛由青灰而雪白。黎明,黄昏,大群的朱鹮沐浴在朝阳和晚霞之中,振翅蓝天,通身红似灼灼桃花,在群鸟之中分外抢眼。这种大群的生活一直持续三个月,在这期间,朱鹮脱换了所有的羽衣,而且为越冬储备了足够的营养。更为重要的是,大群的活动为个体的接触交流提供了机会,很多新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意中人,结成了牢固的配偶。直到秋天以后,大部分的候鸟已经向南方飞去,昆虫也化成蛹钻入地下,丘陵区的农田已经长出绿油油的麦苗,食物已经不再能满足大群鸟的需要了。于是,大群的朱鹮以分散的小群体各自选择适宜的小生境准备过冬了。汉江两岸只有很少的个体停留,大部分的朱鹮又向北部的秦岭中山区迁移。虽然山区的气温不如平原高,但这里的农田实行一季耕作,稻田在收割后全部翻犁蓄水,成了朱鹮冬季唯一的取食场所。与夏秋季比,朱换的冬天活动时间明显的缩短。它们减少活动时间,降低能量消耗来适应冬季匮乏的食物供应。它们每天只在中午的3—4个小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选择避风向阳的的山坳,静静立于大树的枝上休息。虽然,越冬地离繁殖地并不远,拍翅可到,环境也相差不远,。但是它们好象有约定俗成,在进入繁殖期之前谁也不去那里觅食,以免过早的消耗繁殖地食物资源。洋县的朱鹮的食物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繁殖季节,它们以稻田溪流中的泥鳅、虾、黄鳝、蟹等为食,有充分的营养保证幼体的成活;秋天群体生活时,食物中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陆栖的昆虫(蝗虫、蝼蛄)、蚯蚓等;冬天多数动物都冬眠入土它们不得已以草籽和植物纤维为食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