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濒危鸟种——黄喉噪鹛(靛冠噪鹛)

世界濒危鸟种——黄喉噪鹛(靛冠噪鹛),黄喉噪鹛(靛冠噪鹛)曾被视为世界受威胁鸟种,仅分布在我国江西婺源、云南思茅,国外仅存在于印度的阿萨姆。相关资料:黄喉噪鹛Yellow-throatedLaughi

世界濒危鸟种——(),)曾被视为世界受威胁鸟种,仅分布在我国、云南思茅,国外仅存在于印度的阿萨姆。


世界濒危鸟种——黄喉噪鹛(靛冠噪鹛)

世界濒危鸟种——黄喉噪鹛(靛冠噪鹛)

相关资料:

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体型略小(23厘米)的噪鹛。顶冠蓝灰色,特征为具黑色的眼罩和鲜黄色的喉。上体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边缘,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黄色而渐变成白色。思茅亚种色较淡。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细弱的唧唧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阿萨姆的东北部至缅甸掸邦。于中国东南部及云南南部有两独立群体。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云南的亚种(simaoensis)仅有所存的模式标本。罕见于的丘陵地带(courtoisi)。 习性: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于地面杂物中取食。

为寻觅失踪近一个世纪的世界濒危鸟种,中外鸟类专家在婺源展开了10年的艰辛调查,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鸟类专家专程赴婺源,指导完成了“关于婺源黄喉噪鹛种群数量、野外生态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的报告———

(一)

1992年底,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到一份发自德国的信件,称在从中国进口的画眉鸟中,发现混有黄喉噪鹛,同时转来的还有一幅黄喉噪鹛俏立枝头的彩色照片。

黄喉噪鹛曾被视为世界受威胁鸟种,仅分布在我国江西婺源、云南思茅,国外仅存在于印度的阿萨姆。婺源亚种标本最早是由法国传教士魏维埃于1919年在婺源采集动植物标本时得到的,现存放在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这是上个世纪仅存的两号标本。根据资料考证,专家们认为那只混在画眉中的黄喉噪鹛来自江西婺源的可能性较大。为了揭开这个谜,1993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芬奇、张荫荪两位鸟类专家亲自赶赴婺源考察,并将“婺源县自然保护小区主要植物和鸟种调查”作为国际合作课题进行研究,其中调查重点放在寻找黄喉噪鹛野生种群上。经过半个月的调查,虽没有发现黄喉噪鹛野生种群,但却在县科技开发中心徐文中家中意外发现了一张由其在1992年拍摄的黄喉噪鹛标本照片。

这一发现,说明1992年婺源境内还有野生黄喉噪鹛存在。1996年12月,何芬奇、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局鸟类专家刘智勇、婺源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郑磐基、洪元华组成调查组,再次深入婺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3年过去了,始终没有发现黄喉噪鹛踪迹。但调查组的考察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5月24日,奇迹出现了,调查组成员洪元华和郑磐基在自然保护小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一群体态轻盈俏丽、鸣声奇特悦耳的黄喉噪鹛,调查组一行欣喜若狂,拿起相机一连拍了好几卷胶卷。

为掌握黄喉噪鹛的生活繁殖习性,调查组一行起早摸黑,隐蔽在灌丛中,轮流蹲点观察,饿了吃干粮,渴了饮山泉。经过3年仔细观察,他们发现:黄喉噪鹛选择的栖息地多为常绿阔叶林地带,鸟巢一般筑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且搭得较高,最低离地面5米以上,一对一个巢,每对一年只孵一次。10多天孵出,一般2至4只,两周后小黄喉噪鹛就能自行觅食了。黄喉噪鹛喜食昆虫,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树树籽等。调查组的专家还有趣地发现,黄喉噪鹛特爱洗澡,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16时左右,除暴风雨天气外,黄喉噪鹛总要坚持到河边流动浅水里戏水,沾一下清水,扇动着羽毛,那样子着实让人欢喜。

黄喉噪鹛重现,引起了国内外自然保护组织的关注。2001年4月,德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协会主席罗兰德·沃思博士一行在何芬奇的陪同下,专程赴婺源实地考察黄喉噪鹛,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每年无偿提供3000美元的专项保护资金。2001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把婺源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列入“中国珍稀物种保护小型基金”项目,资助5000美元用于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建设。2003年4月,香港观鸟团一行15人专程到婺源考察黄喉噪鹛。

随着该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黄喉噪鹛的生活繁殖栖息地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共发现了6处近200只黄喉噪鹛,最多一群有50多只。

(三)

婺源,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82%。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野生动植物,境内现有木本物种1500多种,草本物种3500多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有白颈长尾雉、黑麂、云豹、白琵鹭、鸳鸯、蛇雕、白腿小隼等50余种。近年来,该县还在自然保护小区内发现华南虎的踪迹。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源于一方人的呵护。自1992年,该县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保护小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建立了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珍贵植物型、自然景观型、水源涵养型、资源保护型等六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面积达65万亩。在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过程中,该县积极引导群众采取以“自建、自筹、自管、自受益”为主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小区。同时加大对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物种的调查研究。2002年10月,由该县林业局高工郑磐基以《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生态功能研究》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

(江西日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