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鹭

草鹭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其余头和颈棕栗色。从嘴裂处开始有一蓝色纵纹,向后经颊延伸至后枕部,并于枕部会合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纵纹沿后颈向下延伸至后颈基

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其余头和颈棕栗色。从嘴裂处开始有一蓝色纵纹,向后经颊延伸至后枕部,并于枕部会合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纵纹沿后颈向下延伸至后颈基部,颈侧亦有一条同样颜色的纵纹沿颈侧延伸至前胸。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两肩和下背被有矛状长羽,羽端分散如丝、颜色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尾暗褐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深暗褐色,亦具金属光泽。次级飞羽及翅上大覆羽灰褐色;小覆羽和中覆羽亦为灰褐色。翅角及翼前缘棕栗色。颏、喉白色,前颈基部有银灰色或白色长的矛状饰羽。胸和上腹中央基部棕栗色,先端蓝黑色,下腹蓝黑色,胁灰色,尾下覆羽基部白色,羽端黑色,腋羽红棕色,翅下大覆羽灰色,中和小覆羽以及腿覆羽红棕色。

草鹭

虹膜黄色,嘴暗黄色,嘴峰角褐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胫裸露部和脚后缘黄色,前缘赤褐色。

幼鸟额、头顶黑色,无羽冠,颈赤褐色,前颈密布暗褐色纵纹;背、肩和翅上覆羽暗褐色,具宽的赤褐色羽缘,胸黄褐色,具暗褐色纵纹。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775—1250克,雌性1075—1160克;体长雄性830—970毫米,雌性840—970毫米,嘴峰雄性105一130毫米,雌性109一130毫米,翅雄性370—379毫米,雌性348—390毫米;尾雄性118—140毫米,雌性110一136毫米,跗跖雄性112—135毫米,雌性115—145毫米。

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水库和水塘岸边及其浅水处,特别是生长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为喜欢。常成小群栖息于稠密的芦苇沼泽地上或水域附近灌丛中,有时亦与苍鹭、白鹭一起栖息。活动时彼此分散开单独或成对活动和觅食。休息时则多聚集在一起。行动迟缓,常慢步在水边浅水处低头觅食,有时亦长时间的站立不动,或收起一腿.仅用一脚站立于水边,静静的观察和等候鱼群和其他动物到来。飞行时颈向后缩成“z”字形,头缩至两肩之间,两翅鼓动缓慢、脚向后直伸,远远突出于尾外。飞行慢而从容。呜声响亮而有些嘶哑。似“刮刮”声。不过一般很少鸣叫。主要以小鱼、蛙、甲壳类、蜥蜴、蝗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最为频繁。觅食时常分散在水边浅水处边走边觅食,也常常静静的守候在水边不动,长时间的等候过往鱼类和其他动物食物。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富有芦苇和挺水植物的江河:湖泊、沼泽和水塘中。在芦苇丛或杂草丛中营巢,偶尔亦有在树上营巢的。通常里小群在一起分别营巢,亦有多到数百只的大群集中在一起营巢的,巢间距最近距离仅1.5—5米,偶尔亦见有孤立的单对营巢,巢极简隔,通常就地弯折芦苇作基础,其上再用芦苇或枯枝与水草堆集而成。形状为圆柱状;巢面为浅碟状。巢的大小为外径32—65厘米,巢高23—13厘米。每窝产卵4一5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和灰绿色。卵的大小为51一60×38一45毫米,平均55×40毫米。重量为39—60克,平均为52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5—27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大约经过42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可飞翔和离巢。

草鹭部分为留鸟,部分迁徙,特别是在东北和华北繁殖的种群多要迁徙、春季最早于3月末4月初迁来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中下旬南迁,在更靠南的地方甚至持续到12月中旬才最后迁走,迁徙时常集成3-5只的小群迁飞,也有多至10余只到数十只的大群迁飞。

草鹭在我国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均不及苍鹭普遍和常见。由于沼泽地的开垦,围湖造田和群众检食鸟蛋,近来种计数量更为减少。

作者:李湘涛文章来源:北京科普之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